格力的发展历程

格力的发展历程

格力公司的发展历程:
1、创业阶段
1991~1993年,新成立的格力电器,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2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
但格力人在朱江洪董事长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抢占了市场先机,初步树立格力品牌形象,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展阶段
1994~1996年,公司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创**、上规模、创世界**水平”的质量方针,实施了“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

几年的狠抓质量工作,使格力产品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奠定了格力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优势,创出了“格力”这一**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1994年,董明珠总裁开始主管销售工作,凭借不断创新的营销模式,95年格力空调的产销量一举跃居全国同行**。

3、壮大阶段
1997~2001年,公司狠抓市场开拓,董明珠总裁独创了被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营销模式”的“区域性销售公司”,成为了公司制胜市场的“法宝”。
1998年公司三期工程建设完毕,2001年重庆公司投入建设,巴西生产基地投入生产,格力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形成规模效益。

同时,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为公司创造**利润。自此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国内行业领头地位,公司效益连年稳步增长,在竞争激烈的家电业内一枝独秀。

4、国际化阶段
2001年至2005年,公司提出了“争创世界**”的发展目标,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大拓展国际市场力度,向国际化企业发展。

2005年,公司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000万台/套,实现销售世界**的目标,成为全球家用空调“单打**”。“格力空调,领跑世界”的时代已经来临!
5、创全球知名品牌阶段
格力人在成功实现“世界**”的目标后,2006年公司提出“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战略,努力实践“弘扬工业精神,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的崇高使命,朝着“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奋进。

格力电器上半年净利94.57亿,格力为何能做的这么成功?

我觉得格力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主要还是因为董明珠比较厉害,实际上董明珠在公开场合亮相的时候对格力都会表现出特别大的自信。曾经董明珠也是明确的表示过自己的格力职业是被他人学习,但是**不允许被他人超越。

其实我们客观的来说,董明珠所**的格力确实非常的出色,即便是在全世界范围之内,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当然我觉得董明珠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实际上董明珠也是一个非常有管理天赋的人,当然董明珠在后天同样也是相当的努力。你比如说有一次董明珠的腰骨给摔断了,而医生要求董明珠至少要住三个月医院,然而董明珠只在医院待了一个星期便跑出来了,并且也是带着伤病上班。董明珠的这种精神自然也是感染了整个格力集团的人,而董明珠的这种精神也一直影响着公司,所以现在的格力从上至下都会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精神。
现如今格力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傲人的,在2021年的上半年,格力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910.52个亿,和去年同期对比的话,增长了31.01%。

而整个格力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则是达到了94.57个亿,这个数据和去年同时期对比,同样也是增长的增长比为48.64%。
实际上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格力电器目前在国内确实是非常庞大的一个企业,无论是他们的影响力又或者是他们的利润,在国内应该都算是首屈一指的。毫无疑问,我觉得格力是一个非常有格局的企业,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企业,因为他们拥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企业***,所以取得成功那是必然的。

格力成功的因素

格力,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标杆,象征着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那么,作为格力的掌舵者,董明珠是如何管理的呢?她又有着怎样过人的管理能力?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为何格力如此成功?看看董明珠的管理之道就明白了管理就是一种制度,人人必须遵守,毫无例外可言也许有人会认为,女性当**,在公司的管理上会更加的人性化一些。

然而,董明珠却不是,恰好相反。

在董明珠看来,管理就是一种制度,人人必须遵守,赏罚分明,谁也没有例外。在格力,董明珠推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可谓是苛刻到**。格力内部的员工都知道,在格力里面,人行道和行车道是严格分开的。如果有员工在行车道上走路或是有车辆在人行道上行驶,一律被开除,毫无回旋的余地。

然而,制度的执行,本身就意味着得罪人。董明珠是个霸气侧漏的人,她不怕得罪人。任何人、任何事情,只要违反了格力公司的制度,触犯了格力公司的利益,哪怕是天王老子或者是自己的家人,她都不会手下留情。

为何格力如此成功?看看董明珠的管理之道就明白了曾经,有一家公司想通过董明珠哥哥这一层亲情关系,让格力派发几十万的货物。当然了,该公司答应在事成之后提供优厚的佣金给董明珠的哥哥。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董明珠绝情地挂断了她哥哥的电话,这个事情就这么夭折了。

本来,董明珠只要稍微变通一下,行个方便,公司既能赚**款,她哥哥也可以借机发笔横财,可谓是双赢的好局面。但是,这就是董明珠,把公司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铁娘子,容不得半点私情。为此事,她哥哥从此怨恨上了董明珠,好几年都不理睬董明珠。

在董明珠看来,她这是在顾全大局,以公司利益为重,凡事都得依据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办理,没有任何后门可以走。在董明珠的严明纪律与赏罚分明制度下,格力朝着积极而阳光的方向奋勇直前,走上了康庄大道。为何格力如此成功?看看董明珠的管理之道就明白了重视人才,为企业注入技术和人品过硬的新活力董明珠经常说:“一个企业想要强大,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还是要有人才。”那么,什么是人才呢?在董明珠看来,“道德是**位,要忠诚自己的岗位。

如果没有道德,他就不是人才。尽管你懂技术,你依然不是人才。”她还说,“如果一个员工不忠于企业,那么越有能力越不能用。因为用得越多,对企业的伤害就越大。

”董明珠认为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方面:①、要忠诚,有冒险精神。技术创新的人才,还不是真正的人才,能为企业做出贡献,并且当别人过来挖你时能做到对公司忠诚、不为所动的人,才能称得上人才。一个人人品有问题的话,那么这个人的能力越强就越可怕,越不能培养和重用。

每个人都要有特性,把自己的特性发挥到**,就会成为人才。对董明珠来说,只要你肯干,对企业忠诚,勤奋努力,能吃苦,能接受住考验,她就一定不会亏待你。她有慧眼识珠的本领,前提是,你也必须是一块好玉。

国产“空调**”易主,销量领先格力800万台,董明珠输了吗?

国产“空调**”易主,销量领先格力800万台,董明珠输了吗? 出现这种现象是必然的,也是可以预想到的。 说实在的,早在几年前,我就说过,格力会在董明珠的手上越做越没有前程。

因为,其过度强调个人的权力,不相信他人,不给予他人适度的权力,不认真培养***,那么,格力就会走下坡路。

而与之竞争的美的,则会越来越好。 事实也是,明明自己已经60多岁,精力、能力都已经不够,可是,***呢?始终认为***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而一旦***快要成形了,就会打压,以至于近年来原本认为会接班的高管,一个接一个离开格力,那格力的企业发展环境、特别是用人环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仅如此,董明珠带着一种狂想主义的思维,整天好高骛远,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比,结果,什么也没做成。相反,倒让主业慢慢衰退。

如此下去,格力真的成问题,董明珠真的有可能在她任上把格力做垮。 空调**易主真假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很关键。 民间有一个说法,父母比较懒惰,儿女一般都比较勤快,一个单位,**什么事都管,表面上很有权威,但是他一走,这个单位很快就走下坡路。

董明珠女士是我非常尊重的女士,干练、**、能力、创新、 对待员工的人文关怀等等。她带领着格力从低价走向的成功,挑起了民族企业的大梁,也正是她这种为了员工利益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才使我有一些思考,今天把一些思考拿出来分享,纯属对董明珠女士的尊重,如有不妥还请所有关心董女士的朋友见谅。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要有一个伟大的灵魂,董女士就是格力的灵魂,而企业能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就需要一个执行力、创新力超群的后续力量来完成,伟大精神可以永存,但是世间的变化,对手变换,又会有新的考验,培养人就显得很重要了, 历史 无数次证明,后续无人才是企业真正的危机,所以我建议董女士眼望方向,把具体的工作放手,让一些有想法的员工放手工作,准许犯错误,这样格力会比今天更美好。

空洞的一些想法,还请所以喜欢董女士的人见谅,希望格力更加辉煌,希望所有的**企业更强大。 “格力不仅要做****,还要成为世界**空调品牌”。 这是董明珠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说下的豪言壮语,霸气犹在,然而格力“国产空调**”的地位已经易主。

说到国产空调,大家**时间能想到品牌就是格力、美的、海尔,还有最近两年才异军突起的小米。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销量、营收还是利润方面,格力长年占据着优势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董总有底气喊出“要做世界**空调品牌”的原因。确实,能在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那么在全球做的也不会太差。 但2021年之后,想必董总再想喊出“****、世界**”的口号时就要三思了。

因为从格力**公布的财报来看,国产空调**的地位已经易主,取代格力的是美的。 对比两家巨头的财报不难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格力空调的销量比美的少800万台; 营收方面,美的空调1212.15亿元,格力空调1178.82亿元,格力落后33.33亿元。 有人可能会说,“我用的是格力啊,身边用格力的也不少”,怎么销量就比不上美的了? 实际上很简单,海外市场中美的逐步开始取代格力成为行业龙头,而格力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则不尽如意: 过去的一年里,美的在国内市场上的销量为2563万台,海外市场上的销量为2241万台,海外市场占比46.6%,可谓举足轻重。 反观格力,国内市场销量2963万台,是比美的多出400万台,但海外市场只卖了1068万台,不及美的的一半。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格力依然是国内市场上的**,但两家公司志在全球,作为跨国销售的两家公司,恐怕谁也不愿意只把眼光局限在国内吧?所以从放眼全球的角度来讲,格力输了。 格力空调销量被美的超越的原因是什么?说说老刘的几点猜想: 老刘认为格力输给美的的原因既有战略性的“主动放弃”,也有不得已的“无可奈何”。 **,格力“其他业务”凸起,空调是战略性放弃? 格力 历史 悠久,成立于1984年,前身叫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80年代以生产表壳、塑胶制品为主,1991年空调厂、塑胶公司才合并,从此生产销售空调成为其主业。 但格力的主营业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2016年至2019年4年的财报来看,格力增长最快的板块是“其他业务”板块。

这四年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95亿、161亿、275亿、413亿,4年间增长了四倍多,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格力制造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95%降至80%,侧面说明格力向非制造业行业挺进的速度加快了。 那么在“其他业务”凸起的同时,格力势必放弃一些传统业务,就如当年从生产表壳、塑胶制品为主向空调过度一样,想必现在的格力是在做大布局,比如前几年进军手机制造业,这两年又大搞 汽车 制造。

第二,与董明珠个人的管理作风不无关系; 董明珠强势,这是业界外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能骂哭30岁男主管,员工见了不敢正面看她,你就想想有多强势吧。 高层管理者强势不是坏事,但过于强势就不好了。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层管理者就像一家之家长,下面的中层、基层员工就像是孩子,公司业绩就像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家长管理严格、强势的时候,孩子的行为得到了很好的约束,成绩自然不会差;但当家长因其他事分心或者精力跟不上的时候,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比其他孩子差了很多,成绩也会下降。 同样的道理,格力近两年在谋求多板块发展,产品既包括传统的空调、小家电,又包括新引入的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 汽车 ,这些板块的加入难免分摊董总的压力,再加上董总已经60多岁了,很难面面俱到了,毕竟精力摆在那。空调销量下滑也就“顺势而为”了。

所以就老刘个人而言,格力国产空调**的地位易主既有格力主观上的战略性放弃,也与董总个人管理企业的方式有关。 根据近期格力公布的财务报告,2020年美的空调一共获得了1212.1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34%;而格力空调的营收为1178.82亿元,同比下降了15%。 在销量上,美的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为2563万台,海外市场的销量2241万台。

相比之下,格力空调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为2963万台,但是在海外市场只卖了1068万台。 国外市场的落后导致了空调整体业务上格力落后于美的,国产“空调**”易主。 不过,现在言败还是太早了,毕竟格力有着其他品牌没有的优势。目前,只有格力和美的拥有自己的压缩机技术,格力的空调内机芯片同样也是自主设计的。

从技术层面来说,格力有着其他国产品牌比不了的技术优势,而其他品牌想要在这一方面赶上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而对于格力来说,改变同样刻不容缓,一直不变的格力,如果可以学习其他品牌的长处,相信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总结来说,格力发展手机、冰箱、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等业务没什么,但如果被人偷了家,将空调领域的优势丢掉的话,那画面就不太好看了。

1.美的空调为什么能成为空调**呢? 实际上,美的空调销售量能够赶超格力,原因并不难理解。 一方面,美的本来就是国产家电巨头,近年来在空调行业一直精心耕耘,销量和品牌知名度都在�。

非常出名的格力空调,都掌握了哪些核心科技?

从来就没听过空调技术有什么革新。我就奇怪,格力吹得那么厉害,长虹和其它国产品牌怎么就没有卖广告,因为他们都在做生意呀 ,一样在做空调。

可能他们都只忙着生存吧。

用这个技术的话,空调用电量相当于一个家用灯泡。这个是获得**科技进步奖的,**盖过章了。为了更好对比一下说个数据,行业内普遍还停留在大约10赫兹的水平。

这里不是说这两种线不能做电机,但在定子配套,数据计算,引线焊接上比铜线要求高很多,当然,成本的差距也是另人惊讶的,当然,做铝线,铜包铝电机需要的的技术比做铜线要高很多。

奥克斯和格力两家之争导致了可能大众对于格力这家企业重新好奇起来,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主打的广告词掌握核心技术,到底是掌握哪些核心技术呢?是否是过度营销又或者是真材实料。

只看你是看不出来有什么大的区别,安装过就很容易知道那个空调质量好了,包裹塑料外壳,冷凝器,蒸发器,制冷效果,安装新机的故障率,然后很容易就能区分了。2004年全资收购了凌达压缩机,而且格力是上海海立公司(主营空调压缩机)的第二大股东,董明珠也是朱江洪技术为先的受益者。

此外,空调相关的电机、冷凝机也实现了自给自足。
三流技术在核弹、卫星、发动机、基因医疗、工业机器人、5G通信、蚀刻机、大飞机及**芯片(GPU芯片,AI芯片)。牛哄哄的格力,民用空调再是个核心技术也不是什么**技术,人工智能以后会非常普遍。

格力的做法太霸道了,看不惯,有点特朗普的味道当年,格力收购了凌达压缩机,之后花费大量已经生产,这可能是格力的一张底牌。不过,格力凌达压缩机在业内并非**,反而三菱电机的压缩机表现比较出众。